在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新闻2101班的郑羽棱脱颖而出,成功考入浙江传媒学院,即将开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深造之旅。这一喜讯不仅为郑羽棱个人的学术生涯翻开了崭新篇章,也为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增添了荣耀。
(郑羽棱考入浙江传媒学院)
郑羽棱自小对传媒与艺术领域持有一定兴趣,喜欢钢琴、绘画、看新闻或电视节目。她在高中时期观看综艺《主播有新人》,被其中浙传学子的精彩表现深深吸引,逐渐挖掘出传媒梦想。她在本科期间勤奋学习,连续三学年取得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并萌生继续深造的想法。考研择校时,她毅然选择坐落于数字媒体“活力之都”杭州的浙江传媒学院,开启了长达300日的刻苦备考。
当谈及自身优势时,郑羽棱说自己比较有定力和执行力,一旦确定报考浙传,便坚持不懈。正是这份自律和认真,成为她上岸的秘诀。备考的日子,她背了30轮考研英语单词,做了24年阅读真题,亲自写了近14万字专业课笔记,10天复盘8遍政治模拟题,复试冲刺期一天至少模拟口述20题,“考研贵在坚持,如果有强烈的上岸决心,学起来也很有动力”。
(郑羽棱在图书馆备考初试)
当然,备考途中也未必一帆风顺,持续高强度的学习会使大脑疲倦。并且,由于郑羽棱仍积极投身学科竞赛、学生工作等,使得学习进度相对落后,产生压力和焦虑。不过,她能够努力自我开导,重新寻找积极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最主要的是高效,而不是比较。”她能保证学习的高效性,例如在准备庞杂又前沿的专业课名词解释时,她介绍道:“我几乎没有死记硬背过,会把一个名词细分成很多小点进行整理,例如定义、分类、意义、案例等,像读故事一样去认识它,接着用自己的话串起来就可以,快速且记得牢。”
郑羽棱认为,劳逸结合很重要,学不进去时就放松,可用巧妙的方式重新激发动力。例如,暑期她会观看巴黎奥运会,激发奋斗热血;学累了会在户外边听红歌边散步,默念“心中有党,成绩理想”;当在校内图书馆学腻时,她会来到咖啡厅点一份甜品伴学。“劳逸结合,持续而均匀地努力,才能走得更远。”她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郑羽棱的部分练习痕迹)
《人民日报》一句金句郑羽棱一直记在心中:“向上的人生,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别辜负时光,去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她坚信读过的书会成为脚下的路。面对即将迈入浙传新校园,她表示:“能够上岸梦校,我感到非常快乐和荣幸。浙传是传媒领域一个很大的舞台,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前沿的教学氛围非常吸引我。希望未来能在杭州多磨炼实践经验,全方面提升能力。”郑羽棱将继续在传媒领域深耕,在热爱中探索自我价值。
(郑羽棱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