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族节庆邂逅小屏直播:一堂 “行走的思政课” —— 传媒艺术系《出镜现场报道》思政课程创新实践侧记

时间:2025-04-24 来源:国际传媒学院

云端对话传统文化:从课堂迈向民俗现场的 “出镜” 探索

 4月7日,传媒艺术系《出镜现场报道》思政公开课于 D117 全媒体教室开讲。此次课程以“花婆节”直播策划为实践核心,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节庆 + 小屏传播” 创新教学之旅。在董淑薇副教授的引领下,播主2205班学生通过案例剖析、数据复盘与策划共创,于专业实训中探寻传统文化传播的全新路径。

 小屏直播实训:从 “三月三” 到 “花婆节” 的传承接力

课程以“现象级传播”为切入点,通过解读美国博主 “甲亢哥”中国行短视频,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职责与使命。随后,董淑薇老师带领学生回顾 “三月三” 小屏直播实训,从直播数据、收获与不足等维度进行全面总结。第一小组同学分享道:“三月三”直播实践不仅是一次专业历练,更是一堂生动的民族文化课。未来,我们将持续扎根地方文化,以更贴近大众的方式传递广西的文化自信。”

针对实训中暴露出的镜头语言单一、文化符号阐释不足等问题,董淑薇老师提出 “场景沉浸 + 故事化叙事” 的优化方案。紧接着,各小组围绕 “花婆节” 主题,通过 PPT 提案展示创意。师生共同就 “如何让民俗符号破圈” 展开热烈讨论,最终构建起 “节庆溯源 + 民俗体验直播 + 旅游产业 + 乡村振兴农副产品” 的立体传播矩阵。

行走的课堂:重塑新时代传媒人的成长路径

作为自治区教学改革一般项目 B 类依托课程、校级思政建设课程,《出镜现场报道》通过 “小屏直播 + 民族节庆” 实训,将 “主播” 角色升华为 “文化使者”,致力于培养兼具技术能力、文化情怀与叙事技巧的全媒体人才。当 00 后主播们手持云台走进民族节庆现场,镜头中呈现的不仅是民俗风情,更是专业课堂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同频共振。这种“行走的课堂”重新定义了新时代传媒人的成长轨迹 —— 以青春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借助技术力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经验辐射与矩阵构建:深化思政教育新布局

课程结束后,董淑薇副教授与黄荣晟、李幸芷等课程组成员,围绕“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传播范式” 展开研讨,计划将此次实践经验推广至《融媒体主持》《播音创作基础》等平行课程,着力打造“一专业一品牌”的特色思政课程矩阵,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

一审:林永红 二审:王新龙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