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国际传媒学院2025届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大同楼顺利举行。本次答辩组分为六组,分别由吕芳、卢霖珮、徐薇婷、谭雁、陈刚、苏成美六位老师担任答辩组长,王婕辉、卢霖珮、徐薇婷、谭雁、陈刚、苏成美六位老师担任联络员。来自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毕业设计成果,接受答辩组老师的严格“检阅”。
答辩伊始,谭雁老师宣讲答辩流程与规则说明,确保答辩按计划有序推进,提升整体效率。确保公平性是答辩环节的核心原则之一,明确评分维度、陈述时间、问答规则等,让所有学生在相同规则下接受考核。
(谭雁老师宣讲答辩流程与规则说明)
答辩严格按照预定的流程进行。开场后,答辩学生依次登台进行自述,以清晰思路、简洁语言将论文核心内容如选题背景、研究方法、总结等展示研究成果。自述过程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既体现专业知识的运用,也展示对学科问题的独立思考。获得答辩组老师的专注倾听与肯定。
(答辩现场陈述环节)
待每位同学自述结束,评阅老师随即就论文内容提出问题,涉及论文研究内容各方面。期间其他答辩老师适时补充提问或点评,指出论文结构、论据等存在的问题。面对老师们的提问,答辩学生需慎重思考后认真回答。老师们耐心引导并给予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助力学生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答辩老师提问并提出修改意见)
毕业论文答辩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考核,也是同学们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理论学习迈向实践应用的重要过度。老师们的提问从选题的新颖性到论证的严密性,学生们要迅速调动知识储备,巧妙应答。这不仅考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度理解,更是对他们独立思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考验。
(答辩环节)
此次国际传媒学院2025届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圆满完成,既是大学时光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同学们在其中收获的不仅是对知识的深化,更是面对挑战的勇气与智慧。展望未来,学院也将以此次答辩为新起点,不断深化教学体系。期待未来有更多学子在学院的培育下,成为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