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系——教师个人简介

时间:2025-04-17 来源:国际传媒学院

何直华,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自2024年入职广西外国语学院以来,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积极投身一线教学工作。在教授理论课程的同时,也承担了多门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任务,致力于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提升能力。目前担任《数字媒体技术》《新闻摄影》《数字图像处理》《媒体创意与策划》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李雪晴,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为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专任教师、传播2401班班主任及中共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教师支部宣传委员。

自2024年入职广西外国语学院以来,始终秉持高度的敬业精神与责任感,一丝不苟地履行教师职责。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主讲《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实务》《广告创意与策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外新闻传播史》等课程,授课深入浅出,擅用案例剖析、互动研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助力专业知识掌握。

兼顾班级管理,悉心关怀学生成长,助力新生融入大学生活。同时积极投身党建宣传,为党组织添砖加瓦。已公开发表论文两篇,始终脚踏实地,为教育事业奋进。

 

 

 

梁文欣,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方向为广告与媒介。现从事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新闻系专任教师工作,承担《跨文化传播》《媒体创意与策划》《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科研方面,主持或参与多项省校级课题,聚焦广告发展、文化传播与新媒体创新等领域,并在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在专业实践方面,曾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专业赛事奖项,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校级奖励。

教学与科研之余,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致力于广告创意、媒介传播及文化创新研究,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与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廖守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讲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以及新媒体实务相关的课程,研究方向为数字传播、国际传播;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年度课题主持、参与各一项;广西教育规划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主持结题一项,广西教育规划专项重点课题参与结题、在研共三项;广西新文科课题参与一项;广西区教改主持一项,参与结题和在研共四项;自治区级普通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双语播音主持方向课程组”核心成员之一;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获得国家级立项2项,区级立项5项;曾获“科研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2023年、2024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人之一。

 

 

 

吕芳,国际传媒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校聘副教授,中共党员。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教学技能考试专家,高校创业指导师,广西外国语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

深耕教学一线近十年,恪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以创新思维推动课程改革与学科建设。主讲《新闻学概论》《融合新闻学》《社会调查》等课程。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完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新设本科专业评估、学士学位授权申报、自治区本科专业综合评估,助力专业建设提质增效。主持及参与十余项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参与获得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参编教材一部,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曾获区级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广西外国语学院“五棵松育人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马丹宁,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为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教师。主讲《广播电视评论》、《新闻心理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课程。指导学生参加第16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得广西赛区三等奖。获得广西外国语学院2024年度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

 

 

 

农利翔,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新闻与传播系教师,主要教授《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出镜记者报道》等课程。

 

 

 

苏成美,讲师,新闻系专任教师。主讲《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新闻报道策划》等课程。主持市厅级和校级课题、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等。曾获得广西外国语学院“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谭雁,硕士研究生,讲师、经济师,是广西外国语学院双师型教师,教育部本科论文抽检专家。

自入职以来,主持及参与科研、教改课题十余项,主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公开发表论文若干篇。

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级立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连续两届获得决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连续两届获得广西赛区三等奖。曾获“金红棉优秀指导老师”。

 

 

 

徐皓宣,现任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专任教师。硕士毕业于威斯敏斯特大学(英国伦敦),方向为媒体与发展,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曾在欧洲时报实习。2024年入职以来,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教学方面,主讲《新闻摄影》《摄影摄像基础》《非线性编辑》《数字图像处理》《跨文化传播概论》《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技术赋能+文化引领”为特色,构建“理论讲授—案例拆解—实操训练—项目实战”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例如,在《非线性编辑》课程中,引入Adobe系列等行业主流软件,结合影视创作全流程;《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对接新媒体视觉设计需求,围绕Photoshop、Illustrator工具应用并融合AI绘图技术。

作为新时代传媒教育的践行者,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的全媒体传播人才。

 

 

 

徐薇婷,女,研究生硕士,校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东盟传媒、健康传播。2013年-2015年就职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南国早报》,任一线采编记者。2018年加入广西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专任教师,主讲《东盟媒介概论》、《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等课程。2021年开始攻读传播学博士,研究社交媒体信息与健康行为意图。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南大核心CSSCI论文2篇,AMI入库论文4篇。

主持完成市厅级科研课题《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全媒体转型及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022KYI738)》《2021年度“民办高校新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析——以广西外国语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21MBZX09)》和校级课题《《受众理论视角下 5G 时代泰国<星暹日报>媒介融合发展模式探究与启示》。(2020KY25)》,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A类项目《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地方高校中文类专业“双跨界·四融合”改革探索与实践》(编号:2020JGA358)》以及市厅级课题《中共崇左市委宣传部2021年度“新闻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系列委托课题“广西高校新闻学专业“校政媒”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CZWZ009,排第二)》《2021年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2021年度开放课题:南宁博物馆展厅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21KFYB02,排第二)》,参与在研省部级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2JGA384,排第三》等4项。荣获2019年广西外国语学院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19~2024年三次获评广西外国语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2024年度考核获评“优秀”。

 

 

 

陈刚,2017年12月授予主任记者职称,2024年12月授予教授职称,广西日报桂声智库专家,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师,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南宁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从业经历:在柳州人民广播电台、广西日报社担任记者将近20年,在人民日报、广西日报、广西农垦报、羊城晚报、南国早报、南国今报、柳州电台等媒体发表上百万字新闻作品,具有较为丰富的采编经验,消息、通讯、副刊、论文、摄影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先后16次获得广西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以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广西环境好新闻奖、广西日报“走转改”优秀作品奖等相关奖项,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新春走基层先进个人”荣誉。2018年由业界转到学界,承担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

科研经历:已在学术期刊以独著或第一作者身份撰写发表19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6篇,研究方向为新闻实务、国际传播和新闻教育。

教学改革:在广西外国语学院担任专任教师以来,主持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文科视野下东盟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主持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文科视野下东盟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主持完成广西民办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办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四力”建设探索》;参与完成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等多项课题 ;《面向东盟“六位一体”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2023年广西外国语学院校级成果奖。

社会公益:1996年首次参加无偿献血,迄今参加无偿献血数十次,2018年10月荣获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授予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荣誉,以实际行动传递思政元素,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倚萱,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电影制作与媒体艺术专业。现为广西外国语学院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师,研究方向为影视摄影制作与视听语言。教学方向聚焦影视与平面摄影技术,涵盖数字影像创作流程、多平台视听叙事策略等领域,。主讲课程《摄影摄像基础》、《非线性编辑》、《微视频创作》、《电视画面编辑》等。曾参与校级课题、“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等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大赛获得广西赛区三等奖。校级“短视频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等。

 

 

 

梁爱彬,硕士研究生,2024年6月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现为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专任教师。主要承担《中外新闻传播史》《纪录片与广西文化》《新媒体概论》《出镜记者报道》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视野与新媒体实务能力。

作为新入职教师,目前正积极投入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探索,重点关注新媒体文化、区域影像传播等研究方向。期待在未来的教研工作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学科建设贡献新锐力量。

 

 

 

刘璐珂,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电影电视专业,现任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曾在广州、深圳前后从事广告导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营和创意实践能力。自2022年入职广西外国语学院以来,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思想政治方面,始终坚定信念,紧跟时代步伐。参与广西民办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办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四力”建设探索》与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两项教改项目;公开发表两篇学术论文。

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2022年指导学生项目《瑶身一变,绣出八桂》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铜奖,2023年指导学生项目《推瑶织梦——非遗瑶绣推广先锋》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奖;指导的学生作品在大学生广告比赛中获得名次,2023年指导学生作品《“越”天然,“越丝滑”》获全国大学生广告比赛广西赛区铜奖,2024年指导学生作品《牙牙贪吃记》获全国大学生广告比赛国家级优秀奖。2024年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得校级二等奖,并先后获得广西外国语学院“2023年度优秀教师”、“2024年度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卢霖珮,讲师,硕士研究生。现任国际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系系主任。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和公共关系传播。2020年入职广西外国语学院,一直以来秉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关爱学生,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专注教学和科研,承担《媒介经营与管理》《公共关系实务》《广告创意与策划》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主持或参与多项市厅级及校级科研和教改课题。先后获得“优秀班主任”、2024“年度优秀教师”,连续3年被评为“年度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

 

 

马倩,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自2024年入职以来,作为一名新闻传播领域的新生力量,致力于将学术前沿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目前主要承担《新闻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融合新闻学》及《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莫坤铭,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新闻系专任教师。2024年8月入职以来,始终扎根教学一线,专注新闻传播领域理论与实践教学,主讲《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广告创意与策划》等前沿课程。教学中注重融合学科交叉性与行业实践性,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思维、项目执行能力与全媒体素养的应用型新闻人才。作为青年党员教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助力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实现专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成长。

 

 

 

王婕辉,2024年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主攻媒体传播方向。留学期间系统掌握跨文化传播理论,参与国际媒体研究项目,培养了多媒体内容创作与传播策略研究的复合视角。

现任广西外国语学院专职教师,从事《网页设计与制作》和《摄影摄像基础》两门课程教学。注重将新闻传播学理论与数字技术实践相结合,依托媒体传播研究背景,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视觉传达教育"创新路径,目前正筹备《短视频创作中的叙事传播研究》课题,拟将摄影摄像教学与传播学理论进行跨学科融合。

"用镜头传递思想,用代码构建表达"是我的教学信条。未来三年计划深耕"智能传播技术"领域,探索沉浸式传播的教学应用。计划与本地传媒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创新。

一审:林永红 二审:王新龙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