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媒学院廖守欢老师暑期挂职:以传媒之力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5-08-21 来源:国际传媒学院

2025年暑期,国际传媒学院廖守欢老师积极投身教师暑期挂职实践,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以专业传媒技能为笔,书写了一段赋能农业发展的精彩篇章。

挂职期间,廖守欢老师参与了一项整合视频制作与农民培训的综合项目,该项目落地忻城地区,旨在借助多媒体手段,打破传统培训局限,提升培训效果。

2025年8月下旬,公司向忻城农户推广智能养殖技术,团队需为当地养鸡户制作教学视频。然而,初期调研显示,农户对视频内容接受度低,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成为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忻城县一个试点村,廖守欢老师亲自参与拍摄,记录技术员演示过程,同时精心设计互动环节。但拍摄现场设备有限,且农民面对镜头十分紧张,影响了素材质量。面对困境,廖老师邀请农户出镜分享经验,并用方言配音,增强了视频的亲切感。在剪辑环节,结合专业包装,添加动画说明细菌防控步骤,确保内容直观易懂。

视频制作完成后,在培训会上进行播放。不仅如此,廖守欢老师还组织实操练习,在培训现场指导农民用手机App分析视频数据,现场模拟疫情预警。通过这些举措,参与培训的农民技能掌握率得到有效提升。此外,他还协助公司优化项目流程,将视频嵌入在线平台,方便农民随时学习。整个工作历时一周,覆盖忻城5个村庄,制作了3部视频并指导了200名农户。项目不仅提升了培训效率,还获得农业部门认可,成为校企合作示范案例。

本次挂职,加深了廖守欢老师对行业需求的洞察,使他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实践及专业实习,增强专业指导的针对性。更深层次的启示在于,参与此类项目培养了他的社会责任感。服务农民的过程,让他深刻认识到技术普及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这也激励他在教学中融入公益元素,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振兴,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提升。该案例充分凸显,挂职可成为连接学术与产业的桥梁,不仅能提升教师个人能力,还能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最终促进教育创新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审:林永红 二审:王新龙 三审:梁淑辉